每年11月21日是一年一度的全美领养日(National Adoption Day),今年的领养日前夕,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Michele Bond在节日庆典新闻发布会中总结了美国今年国内领养及涉外领养问题并回答了记者提问。USLawChina现总结如下:
会议中,Michele Bond提到,美国是海牙公约国,每个办理领养的官员,不论是办理公约国或是非公约国的领养都尽职尽责。在全美领养日前夕,Michele强调了涉外领养的重要性。美国于2008年4月加入海牙公约国,自从成为公约国之后,美国已经在海牙领养程序下领养和送养近900名儿童。2009年财政年,约13,000名外国儿童被美国家庭领养。同时国内领养案件也超过70,000个。Michele自豪的表示,美国是全世界领养外籍儿童最多的国家。
接下来Michele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
问:和美国领养合作的国家中,有哪些还存在着问题,比如美国之前有提到过在中国领养的顾虑,您能详细解释一下吗?
答:就我个人来看,中国并不是一个“领养问题国家”,2009年财政年,仅中国就有超过3,000名儿童被美国家庭收养。
问:那中国是几年最大的领养国家了?
答:是的,中国也是海牙公约国。所有的中美领养程序都是按照海牙公约进行,美国驻广州领事馆估计完成一个领养案件大约需要38个月。如果美国家庭申请特殊需要儿童(special needs child),可以加速领养的申请。一般来说,当儿童被领养时,他们的年龄一般不会超过38个月。每个家庭需要38个月来办理申请程序,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正在申请的儿童已经降生。现在这类等待被领养的孩子叫做“等待儿童计划(Waiting Child Program)。
问:尽管中国出了现政府官员非法买卖儿童的交易,美国政府还是对中国领养满意吗?
答:是的,据我所知,中国政府正在严肃的调查、处理这个案件。在全世界领养案件中,我们最担心的是许多国家并不能提交足够的证据,而且他们没有严肃的调查和处理此类案件,而中国并不在其中。
问:那哪些国家有此类的问题呢?
答:比如说2008年9月,我们收到越南的双语领养证明材料。在文件中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出他们文件的虚假性,而且关于孩子的背景调查和其他文件都是编造而成的。但越南的政府官员如果不和我们合作,那么,此类问题就很难解决。
问:那么越南政府是怎么回应的呢?
答:现在越南政府已经起草了新的领养法规,他们表示愿意和我们合作并且严肃解决领养欺诈及腐败问题。
问:请问美国人领养印度儿童有什么特别的标准吗?因为我听说,在印度领养小孩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对年龄有要求吗?
答:我们和印度官方确认过,印度的领养程序要遵循印度当地的法规,但我们也达成共识,关于美国人领养印度儿童的程序,印度同时也要遵循美国的领养程序。印度的领养程序和美国有所不同,所以他们在递交领养申请时,向美国递交的文件就不同,这就造成了申请的困难。所以我们和当地官员合作,告知他们涉外领养的程序与本地领养的程序上的区别。
问:关于领养资格的问题,美国公民和绿卡持有人申请涉外领养的标准是一样的吗?
答:申请涉外领养人的资格必须为美国公民。
问:领养儿童的年龄有什么限制吗?
答: 每个国家对于领养儿童的年龄规定是不同的。您可以参考国务院官方网站adoption.state.gov 网站中涉及了所有关于涉外领养的信息。
问:近几年来,哪个国家的儿童增长速度最快?这个经济因素有关吗,比如津巴布韦?
答:儿童速度最快的国家是埃塞俄比亚,增长率高达30%。今年已经有2,200名儿童被领养。不过我们也密切关注儿童人数剧增的情况。
问:美国和其他各大洲的领养合作状况如何?
答:美国自加入海牙公约之后就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合作,不过美国和墨西哥的领养合作不是很多。 在领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一般都是在递交孩子证明文件时,证据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涉及到文件的真实性问题,比如有些孩子真的无家可归,而有些孩子其实并不是真的无家可归但文件中作出不同的证明。
问:请问救济和领养有什么区别?
答:申请涉外领养的原因因国家而异。在中国,出现孤儿主要原因是中国家庭的重男轻女思想。现在,在中国希望领养的人数远远大于送养的人数。在其他国家,出现孤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经济的原因,但还有一些家庭,他们故意将孩子送进救济所,免去了自己照顾孩子和支付孩子教育的费用,然后等孩子11或12岁时将他们领养回去,因为这事孩子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在美国,申请救济和领养的程序完全不同,而且,没有陪同的孩子申请救济或庇护在美国是很少见的。
问:请问其他国家有没有在美国领养小孩?都有哪些国家?
答:自从美国2008年加入海牙公约之后,共有71名美国儿童被国外家庭领养。其中37个海牙领养案件。不过非海牙收养占大多数,预计以后的案件会越来越倾向于海牙案件。
从美国领养的国家主要有:加拿大、西欧、澳大利亚。海牙公约国和一些地方收养国收养美国孩子的机会比较少。